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業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首頁 >> 投資名人堂 >> 外盤 >> 索羅斯

索羅斯中歐大學演講:人的不確定性原則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 時間:2016-09-19 09:01:39 來源:七禾網

索羅斯2009年在中歐大學系列演講的第一講,收錄在《超越金融》這本小冊子里。讀了兩次才算基本理解,有點深,有點難懂,不過確實值得一讀。

以下是正文,建議靜下心讀。

我在人生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理念架構(conceptual framework),它既幫助了我經營對沖基金去賺錢,又使我以政策研究慈善家的身份去用錢。但是這個理念架構的本身不是關于錢,而是有關一個哲學家們早已深入研究過的主題,即思維與現實之間的關系。我對這一哲學命題的研究,是從50 年代末在倫敦經濟學院學習時開始的。我提前一年完成了結業考試,所以在拿到學位之前有一年的自由時間。我可以自己選導師,于是選了在維也納出生的哲學家卡爾.波普。他的著作《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對我影響甚深。


波普在書中論述,經驗性的真知不可能是絕對確定的。即使是科學原理也不能完全沒有一絲疑義地被證實:只能通過檢驗來證偽。即一個失敗了的檢驗就足以證偽(falsify),而再多的確認性的例證也不能夠完全證實(verify)??茖W原理的特征是假定性,其真實性要能經受證偽的檢驗。聲稱擁有絕對真理的意識形態是一種謬誤的宣稱,所以只能用強制手段強加于社會。所有這類意識形態都會導致壓迫。而波普提出了一個更有吸引力的社會組織形式:開放社會。在這個社會里人們有自由持有不同的見解,并且依法治理,可使有不同觀點和利益的人們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因為我在德國和俄國占領下的匈牙利這塊土地上生活過,所以開放社會的理念對我有極大的吸引力。


我在讀波普的著作時也在研究經濟學理論。波普強調人的認知的不完美,而經濟學中完美競爭理論假定完美的認知(perfect knowledge)。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觸動了我,使我開始對經濟理論的假設前提有所質疑。這是激發我進行哲學思考的兩個主要的理論根據,當然還有其他許多次要的方面。


我的哲學理念的形成也深受我個人經歷的影響。我個性成長時期是在1944年德國占領匈牙利時。那時我十四歲,來自經濟狀況尚可的中產階級家庭,突然只因為我是猶太人而要面對被驅逐和殺害的可能。幸虧我父親對這一“遠非均衡”的情況早有準備。他經過了俄國革命,那是他的成長經歷。在俄國革命之前他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自愿參加了奧匈聯軍,結果被俄國人俘虜,作為戰俘被送到西伯利亞。因為有抱負,他成了戰俘們自辦報紙的編輯。報紙

是手抄的,貼在一塊木板上,叫《木板報》。這使他很有威信,被選為戰俘的代表。后來附近一個集中營的一些戰俘逃跑,他們的代表被槍斃作為懲戒。我父親沒有坐等同樣的事在他的集中營發生,而是組織領導了一個越獄出逃小組。他們計劃做一個木筏,順著河道漂往大海。但是他的地理知識不夠,不知道在西伯利亞地區所有的河都流向北冰洋。他們漂泊了幾個星期才發現是在朝著北極漂流;后來又用了幾個月才穿過針葉林帶回到文明世界。這時發生了俄國革命,他們又被卷入。經過一系列艱難險阻,我父親最后終于回到匈牙利。如果當初他留在集中營可能早就回家了。


父親回家后完全變了一個人,在俄國革命中的經歷深深影響了他。他失去了雄心抱負,只希望享受人生別無他求。他傳給孩子們的價值觀非常不同于我們生活的那個年代。他沒有愿望積累財富或在社會上成名。相反,他只工作到夠養家過日子即可。我還記得被父親派去到他的大客戶那里借錢,好去滑雪度假?;貋砗笏麜悟}滿腹好幾個星期,因為得多工作還債。所以盡管我們家境不錯,但不是典型的中等資產階級家庭,而且我們以與眾不同為榮。


1944 年德國占領匈牙利時,我父親立刻意識是到了非常時期,通常的規則不再適用。他為自己家人和其他一些人搞了虛假的身份證,有錢的付了錢,沒錢的他免費幫忙。他們大多數都幸存下來。這是我父親一生中最自豪的事。以虛假身份生活的經歷,對我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我們隨時有生命危險,周圍的人不斷消失,我們不但幸存下來還可以幫助別人。我們與天使為伍,戰勝了許多難以想象的艱險。這令我感到自己很獨特,我們的經歷太驚險了。父親是我可靠的向導,我們安然無恙地過來了。一個十四歲的孩子還能奢望什么呢?


有了在納粹統治下逃生的驚心動魄的經歷之后,在蘇聯占領下的匈牙利生活開始變得乏味。我在尋找新的挑戰,并且在父親的幫助下成功地離開了匈牙利,十七歲時到了倫敦去上學。我學習的主要興趣,是想對我出生下來的這個奇怪的世界有所了解。但必須坦白,我也有幻想成為一個重要的哲學家,我相信自己有與眾不同的見解。


在倫敦的生活使我大失所望。我沒有錢,很孤獨,而且沒人有興趣聽我想說的話。但即使環境迫使我去做一些平庸的事,我并沒有放棄自己在哲學上的抱負。學業結束后我找了幾個工作都不對路,最后終于在紐約做起了套匯交易,但業余時間還是繼續我的哲學研究。


就這樣我寫了第一篇主要論文, 題為《意識的重擔》(The Burden of Consciousness)。論文 試圖按照波普開放社會和封閉社會的模式框架,將自然有機社會與傳統思維方式對應關聯;封閉社會與教條式思維對應關聯;開放社會與批判式思維對應關聯。 我未能很好地解答的是,思維方式與現實情況之間相互關系的性質。這個問題繼續吸引著我,這也就是我為什么提出了相關反射的概念 (concept of reflexivity) - 下面我會做更詳細的闡述探討。


恰恰是相關反射理念使我對金融市場有了比現行的主導理論更好的新認識。這給了我一種優勢,先是作為證券分析家,后來作為對沖基金管理者。我覺得自己掌握了一個新的重大發現,也許可以使我實現成為一個重要哲學家的夢想。有一段時間生意生涯受挫時,我將全部精力投入了哲學理念的研究。但是我太珍惜這一發現而到了無法擺脫的地步。我感到相關反射的理念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我鉆得越來越深,以至迷失在自己復雜的思維之中。早上醒來時我無法理解前一天晚上寫的東西。這時我決定放棄哲學探索,集中精力賺錢。在很多年之后做了一個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營者之后,才又回到我的哲學研究。


我的第一本書《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是1987 年出版的。在書中我試圖解釋自己看待金融市場的內在哲學理念。對沖基金行業中的很多人都讀過此書,商學院也將其作為教材,但是其中的哲學論述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這些論點被忽視為是一個成功商人的自負,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哲學家。我自己也開始懷疑,是不是真的有一個新的重大見解。畢竟我所涉及的主題是眾多哲學家自古以來就在研究的。我有什么理由認為自己有新的發現,尤其是沒有別人這樣認為?毫無疑問這個理念架構對我個人來說十分有用,但其他人似乎并不像我一樣覺得有價值。我不得不接受他們的判斷。我并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哲學興趣,但只將其作為個人愛好來對待。在我的生意和慈善事業中,我繼續受這一理念架構的引導,而且慈善事業在我生活中占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我每寫一本書都忠實地引用我的論述。這有助于我拓展這一理念架構,但我仍然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失敗的哲學家。有一次我講座的題目就是 《一個失敗了的哲學家的又一次嘗試》。這一切都被2008年的金融危機改變了。我的理念架構使我既預見到了這場危機,又能在它終于到來時可以應對。它還使我比大多數其他人能更好地解釋和預測事件的發展。這使我改變了我自己以及別人對此理念的評估。我的哲學理念已不再是一個個人的問題;它應該被認真對待,也許可以為我們對現實的理解有所貢獻。正是這一點促使我來做這個系列講座。好,現在就開始。今天這一講中我將大致介紹易誤論(fallibility)和相關反射論的基本內容。明天將這些理念運用于分析金融市場;然后用于分析政治問題,也涉及開放社會的理念。第四講將探討市場價值與道德價值的區別。第五講對眼下面臨的歷史時刻提出一些預測及對策。


可以用兩個相對簡單的命題說明我的核心思想。一個是,在有思維能力的參與者的情況下,參與者對世界的看法永遠是局部和曲解的。這是繆誤難免論即“易誤論”。另一個是,這些曲解了的觀點可以影響參與者所處的情況,因為錯誤的看法會導致錯誤的行為。這是相互影響的“相關反射原則”。比如,把吸毒成癮者當罪犯對待會引起犯罪行為。因為它對吸毒問題的理解錯誤,而干預了對成癮者的適當治療。另一個例子,把政府看成是壞事則容易造成壞的政府。兩個命題其實都是人之常情, 所以當評論我的人說我講的不過是顯而易見的事,他們說的對, 但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我的命題有意義之處,在于它們還沒有被廣泛認識接受。特別是相關反射的概念被故意忽視,甚至被經濟學理論否認,而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中最發達和最有影響力的一門學科。我的理念架構值得受到重視,不是因為它是一個新發現,而是因為像相關反射這樣屬于常識范圍的概念,竟被如

此故意忽視。相關反射論成了為要徒勞地追求對人類事務的確定性的犧牲品,尤其是在經濟學領域,而不確定性恰恰是人類事務最關鍵的特性。經濟學理論是建立在均衡的概念上,它與相關反射的概念直接沖突。我將在下一講中說明,這兩個觀念如何導致了對金融市場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

對易誤論概念的爭議要少得多。人們一般已經認識到,我們所在的世界的復雜性超過了我們對其認知理解的能力。在這方面我沒有什么重大的新看法。主要的困難在于,參與者是他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的一部分。面對現實的極端復雜性,人們不得不訴諸于各種各樣將事情簡單化的做法:籠統概括,兩分法,隱喻,決策法則,道德戒律等,僅舉幾例。這些思維產物使它們所處的狀況進一步復雜化。


大腦的結構是造成曲解的另一個因素。腦學科近期的發展對大腦功能開始有新的見解,為大衛.休謨(David Hume)關于“理性是激情的奴隸”這一有洞察力的論點(reason is the slave of passion) 提供了證據。一個獨立游離存在著的理智或理性的想法不過是我們虛構的想象。大腦中充斥著千百萬感覺脈沖,意識只能同時分理七至八個主題。脈沖需要在巨大的時間壓力下被濃縮、整理和解釋,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錯誤和曲解。腦學科為我最初的論點增添了很多新的細節,即我們對在其中生活著的世界的認知理解,是天生不完美和有缺陷的。相關反射的概念需要再多一點解釋,它僅適用于有思維的參與者的情況。參與者的思維有兩個功能:一個是理解我們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我稱之為認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另一個是改變境況使之對我們有利,我稱之為參與或操縱功能(participating or manipulative function)。這兩個功能將思維與現實從相反的方向連接起來。從認知功能的角度,現實應該決定參與者的看法觀點;因果關系導向是從世界到頭腦。與此相反,操縱的功能,因果導向是從頭腦到世界,也就是說,參與者的意圖應該決定和左右結果。當這兩種功能同時運作時它們可以相互干預。干預是怎樣發生的呢?即通過使每一個功能都失去獨立變量或自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而這是決定因變量的價值 (dependent variable)所必需的:當一種功能的自變量成為了另一種功能的因變量時,任何一個功能都沒有了真正獨立的自變量。


這意味著,認知功能不能提供足夠的知識(knowledge)作為參與者決策的基礎。同樣,操縱功能可以對結果有影響,但不能決定結果是什么。換言之,結果有可能偏離參與者的意圖。在意圖和行動之間肯定會有滑動偏離,行動和結果之間又會有進一步的滑動偏離。這樣,就使我們對現實的理解和事件的實際發展過程都有了不確定的因素。


為了更好地理解與相關反射有關的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對每個功能再做一點審視。如果認知功能可以不受操縱功能的任何干擾而獨立運作,則可以產生知識,它是以真實正確的表述(true statement) 來表現的。真理符合論的觀點(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告訴我們,一個表述如果符合事實就是真實的。但如果有從操作功能產生的推論,這些事實就不能再被作為獨立的標準來判斷一個表述的真實性,因為改變事實的表述可能已產生了一定的對應性(correspondence).看一下這個表述,“天在下雨”。表述正確或錯誤取決于是否真的在下雨這一事實。再看一下另一個表述, “這是一種革命的形勢”。這個表述就是相關反射性的,其真實的價值取決于它所造成的影響。


相關反射的表述與說謊者自相矛盾的話有些相似,是一個自我參照的表述(self-reference)。自我參照已被大量分析過,而對相關反射的注意卻很少。這很奇怪,因為相關反射對真實世界有影響,而自我參照只是一個單純的語言學現象。在現實世界中,參與者的思維不僅是由表述說明來表達的,也表現為各種形式的行動和行為。這使相關反射成了一種非常廣泛普遍的現象,其典型的表現形式是環形反饋 (feedback loops)。參與者的看法影響事件的發展,事件的發展又對參與者的看法有影響。影響是連續的和循環的,使之成為反饋環。這一過程可從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方向啟動,可以從看法的變化開始,或從情況的變化開始。相關反射的環形反饋尚未被嚴格地分析過, 當我最初看到相關反射性并試圖對其進行分析時,遇到了種種復雜情況。環形回饋應該是參與者的看法和事件的實際發展之間的雙向聯系。但是參與者們的看法之間又是如何雙向聯系的呢?或者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問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支持主張什么,并由于反思考慮而改變了自己的行為,這種情況下的雙向聯系又是什么呢?為了試圖解答這些難題,我創設的各類假定把我自己完全搞糊涂了,以至于一天早上起來,我看不懂自己前一天晚上寫的什么。于是我決定放棄哲學,集中精力賺錢。


為了避免我早期對相關反射進行探討時的陷阱,我建議使用如下術語,即對現實的客觀性和主觀性的方面加以區分。思維是主觀的方面,事件是客觀的方面。換言之,主觀的一面是指參與者的頭腦中發生了什么,客觀的一面是指外部的現實發生了什么。外部的現實只有一個,而主觀的看法卻會有許多不同。相關反射可以將現實中的任何兩個或更多的方面聯系起來,在它們之間建立起雙向環形反饋。在特殊情況下,雙向環形反饋甚至可以發生在現實的某單一方面,例如一個單獨的個體進行自身反思的情況,也許可以形容為自我相關反射(self-reflexivity)。這樣我們可以區分成兩大類:相關反射性的關系,它將現實的主觀方面相連接;和相關反射性的事件,是關于客觀的方面?;橐鍪窍嚓P反射性的關系;2008 年的崩潰是相關反射性的事件。當現實沒有主觀的一面時,也就沒有了相關反射性。環形反饋可以是消極的或者是積極的。消極的反饋使參與者的看法與實際情況更接近;積極的反饋使兩者相去更遠。換言之,消極反饋的過程是自我糾正的過程(self-correcting)。它可以永久地進行下去,而且如果沒有外部現實的重大變化,它可能最終導致均衡 (equilibrium),這時參與者的看法達到了符合事物的實際情況。這正是金融市場應該發生的。因此作為經濟學核心理論的均衡,是消極反饋的極端情況(extreme case),即在我的理念架構中有局限性 的情況(limiting case)。與此相反,積極反饋是自我強化的過程(self-reinforcing)。它不可能無止境地繼續,因為參與者的看法終將太遠離客觀現實,而使參與者不得不承認其看法是不現實的。如果現實情況沒有變化,這一過程也不可能反復出現,因為積極反饋的本性強化現實世界中占主導。趨勢,不論該趨勢是什么。這樣,我們得到的不是均衡,而是能動的不均衡,且會導致可被形容為是遠非均衡的狀況。通常在遠非均衡的情況下,認識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會達到極點,因而向相反的方向啟動積極反饋的過程。這種起初是自我強化,后來最終成了自我毀滅的繁榮-衰退周期,或是泡沫,正是金融市場的特性,這種現象在其他領域里也可以找到。我稱其為易擴散的謬誤(fertile fallacies) – 即對現實的解釋是曲扭的,而其產生的結果又強化了這種曲扭。

我知道我講的這些可能非常抽象,很難懂。一些具體的例子能會有助于理解,但請你們耐心聽我講下去。我想再講另外一點,而且抽象的論點難以理解這一事實對我會有所幫助。談論像現實或者思維,或兩者之間的關系這類抽象的概念很容易引起混亂和造成錯誤的看法,而錯誤的看法在人類的活動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最近的金融危機,就可以歸結為是由于對金融市場如何運作有錯誤的認識。這是我下一講的主題。在第三講里我會討論兩個易擴散的謬誤:啟蒙的謬誤和后現代謬誤,以及這兩種謬誤在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上普遍深入的影響。具體的事例可以說明錯誤的認識在歷史進程中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這一講的下面一部分,我還是要站在抽象的高度上。


我認為,有思維的參與者的情況與自然現象的構成不同,不同之處在于思維的作用。在自然現象里思維不起因果的作用,而僅僅是認知功能。在人類活動中,思維是論及的主題的一部分,既有認知功能又有操縱功能。這兩種功能可以互相干預,但相互干預不是總在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比如開車或刷房子,這兩種功能實際上是互補的。但是當相互干預發生時,就帶入了一個自然現象中沒有的不確定因素。這種不確定性在兩種功能上都 有所表現:參與者的認知有缺陷,而且他們行為的結果不符合其預期。這是人類活動的一個關鍵特性。與此相反,在自然現象中,情況的發展不受觀察者的觀點的影響,局外觀察者只是以認知的功能參與。這樣自然現象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標準,可以根據它來判斷觀察者理論的真實性。局外觀察者可以因此獲得認知,并在這一知識的基礎上成功地操縱自然。這里認知功能和操縱功能自然地分割開。由于這種分割,兩種功能都可以比在人類環境中更好地達到其目的。


講到這里我想強調一下,相關反射不是人類事務中不確定性的唯一來源。相關反射的確給參與者的看法和事情的發展都帶來了不確定因素,但是還有其他的因素也可能有同樣的效果。舉例來說,一些參與者無法知道其他參與者所知道的情況,這不同于相關反射,但也是人類事務不確定性的一個根源。還有,不同的參與者有不同的利益,有些利益可能是相互沖突的,這是不確定性的另一個根源。再有,各個參與者可能有多元的且互不一致的價值取向。這些因素造成的不確定性,很可能比相關反射引起的不確定性范圍更廣。我把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稱之為“人的不確定性原則”(human uncertainty principle) ,這是一個比相關反射更廣泛的概念。


人的不確定性原則,比滲透于笛卡爾哲學中(Cartesian philosophy)的主觀懷疑主(subjective skepticism) 要謹慎嚴格得多。這一原則使我們有客觀存在的理由相信,我們的感性認識和預期是,或者至少可能是,錯誤的。盡管人的不確定性最初影響的是參與者本身,但它對社會科學的含義要深遠得多。我所能解釋的最好的辦法是引用波普的科學方法論。這是一個極簡明而優美的設計,包括三個要素和三項運作。三個要素是:科學原理,以及運用這些原理的初始和最終條件狀況。三項運作是:預測,解釋,和驗證 (prediction, explanationand testing)。當科學原理與初始條件相結合時產生預測。當原理與最終條件相結合時則產生解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預測和解釋是對稱的和可互逆的。剩下來的是驗證,即將預測與實際結果進行比較。

根據波普的理論,科學原理是假設性的,不能被證實正確(verified),但可以通過檢驗被證明是錯誤(falsified)。這一科學方法成功的關鍵,是它可借助獨特的觀察檢驗結論的普遍有效性。一個失敗的驗證即足以證明一個理論的錯誤,但是不論多少肯定的例子都不足以證實一個論斷普遍有效。


這對科學如何可以既是經驗主義的又是理性的這一難以駕馭的難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辦法。根據波普的方法,這是經驗主義的,因為我們通過觀察預測斷言是否真實,對我們的理論進行檢驗;而它又是理性的,因為我們觀察時使用的是歸納邏輯法。波普放棄了歸納邏輯,改為依靠檢驗。他認為,未被證實為錯誤的概括性結論,并不能證明就是科學的。波普強調檢驗在科學方法中的核心作用,并宣稱科學原理僅是暫時有效,可以重新檢驗,以此為批判性的思維樹立了強有力的范例。


這樣,波普模式的三個顯著特征是,預測與解釋之間是對稱的,證實正確和驗明為誤之間是不對稱的,而位于中心的是檢驗。檢驗可以允許科學發展,改進和創新。波普的模式在自然現象的研究上運用得很好,但是人的不確定性破壞了其模式極好的簡明和優美。預測中的不確定因素破壞了與解釋之間的對稱,而且使檢驗的中心作用受到威脅。初始和最終條件是應該包括還是應該剔除參與者的思維?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檢驗要求這些條件能夠重復。如果將參與者的思維包括進來,則很難觀察初始和最終的條件狀況,因為參與者的看法只能從他們的表述或行動中推論。如果不包括,最初和最終的條件狀況則無法成為獨特的觀察,因為同樣的客觀情況可以與許多看法非常不同的參與者有關聯。這兩種情況都無法對概論的普遍性做適當的檢驗。這些困難不排斥社會科學家提出有價值的概論(generalization),但概論很可能無法達到波普模式的要求,也無法與物理學定律的預斷力相比。社會科學家們感到很難接受這一結論。經濟學家尤其會感受到西格蒙.佛洛伊德稱之為“物理學的羨慕”(physics envy) 的苦惱。


曾經已有一些嘗試,試圖通過創造或假定參與者的思維與實際情況之間的某種固定的關系,以消除因人的不確定性原則引起的困難???馬克思說過,意識形態的上層建筑是由生產的物質條件決定的;弗洛伊德認為,人的行為是由人們甚至尚未意識到的驅動力和情結決定的。盡管如波普指出的,它們不能通過檢驗被證明是否是錯誤的,但兩者均斷言其理論的科學性。


遠遠超過一切的最令人感嘆不已的嘗試是經濟學的理論。它從一開始就假設認知是完美無缺的,當這個假設結果站不住腳時,又有越來越多的曲扭來維護行為是理性的這一虛構(fiction)。其結果使經濟學得出了一種理性預期的理論,認為人們對未來有一種單一的最好的看法,這一看法符合未來的情況,而且最終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將圍繞這個觀點匯集到一起。這一假定是荒謬的,但又是人們所需要的,以便使經濟學理論能有如同牛頓物理學定律那樣的模式。


有趣的是,卡爾.波普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在他們著名的經濟學通訊中都認識到,社會科學不能得出像物理學那樣的結果。哈耶克猛烈抨擊了機械地、不加鑒別地適用自然科學的定量方法。他稱之為科學主義。波普在其撰寫的“歷史主義的貧困”一書中闡明,歷史不能由普遍適用的科學規律來決定。盡管如此,波普還是提出了他的“統一方法論”(doctrine of the unity of method),意思是,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判斷應使用同樣的標準。哈耶克則成

了芝加哥經濟學院的鼓吹者,那里是市場原教旨主義的發源地。但在我看來,人的不確定性的含義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的主題根本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且必須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經濟學的理論不應該被期待可以找出普遍適用的規律,并可以被反過來用于解釋和預測歷史事件。我的論點是,盲目地模仿采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對人和社會現象的曲解。社會科學通過模仿自然科學所得到的結果,無法與物理學相比。


我對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劃分如此分明的界限有些顧慮。這種極端的兩元性一般在現實中找不到,是我們為了能大致搞清楚否則將非常容易混淆的現實而提出來的。的確是,當有理由在物理學和社會科學之間作出鮮明的區分時,有一些其它學科,如生物學和研究動物世界的學科,則是處于兩者之間的居中地位。但是我不得不放棄顧慮而承認自然與社會科學的兩元性,因為社會科學還有第二重困難,即除了自然科學所沒有的人的不確定性外,社會理論本身還具有相關反射性。


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發現的不確定性原則對量子力學粒子的行為沒有絲毫影響;但是社會科學,不論是馬克思主義,市場原教旨主義,還是相關反射理論,對其涉及的主體可以有所影響。也就是說,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則對科學的方法沒有干擾,而社會科學的相關反射理論對科學的方法有干擾。當社會科學可以被用來積極改變事物的狀況時,為什么要把社會科學消極地局限在社會現象的研究上?正如我在《金融煉金術》一書中指出的,煉金士們犯了一個錯誤,他們試圖用咒語改變原金屬的性質;而他們應該做的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能夠成功的金融市場上。


社會科學怎樣才能被保護而不受這種干擾?我建議一個簡單的處方對策:承認自然與社會科學的兩元性。這可確保社會學理論以自己的價值被判斷,而不是虛假地與自然科學進行類似的對比而被評判。我這樣提出,是要將其作為保護科學方法的一種常規做法,而不是要貶低社會科學。這一常規做法對社會科學可能獲得的成就不設任何限制,相反,可將社會科學從盲目模仿自然科學中解放出來,并保護它不受錯誤標準的評判,以此打開新的前景。正是以這種精神,明天我將提出我對金融市場的解釋。


責任編輯:翁建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www.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聯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傅旭鵬/相升澳
電話: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產業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沈良宏觀

七禾調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APP蘋果

七禾網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技術支持 本網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務公告

中期協“期媒投教聯盟”成員 、 中期協“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

[關閉]
[關閉]
[關閉]
我要啦免費統計 激情久久亚洲小说_激情久久综合激情久久_激情毛片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