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業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首頁 >> 期貨讀書 >> 期貨書籍推薦和摘錄

關于投資,你不應錯過的10本好書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 時間:2022-07-08 09:45:29 來源:巴倫 作者:彭韌/王天倪

今天為大家推薦10本比較“硬核”的投資類書籍。


這10本投資書籍包括巴菲特的早期投資案例復盤,芒格所說的多元化思維模型構建,對于因果關系的根本追問,厚重的美國經濟史和對外貿易史,來自社會科學前沿的最新研究,以及用經濟學思維來思考氣候和育兒等重大問題等。每一本書都能夠系統的啟發思路和打磨思維。


當然,這些書都不那么容易讀?;艚鹪浾f過,一個數學公式就能嚇走一半讀者,而這些書中有些幾乎每一頁都有數學公式和復雜的推導過程,希望你沒有被它們嚇跑,因為有些知識很難降低學習門檻,只能通過艱苦的思考和練習才能理解和習得。


同時,我們也會為讀者推薦一些能夠打開腦洞、讀起來相對輕松的書,它們包括對日本和英國社會的非虛構紀實,霍金對十個大問題的回答,克萊因如同小說般精彩的數學史話,甚至還有一本偵探小說和一本科幻小說集。


比起前面的投資書籍,這些書就容易讀多了,但它們同樣能夠開啟認知世界的獨特視角。比如,你可能已經看過很多經濟學家對于日本為何會陷入失落十年的學理性分析,但是一本關于一所日本小學如何在海嘯中遭遇災難的紀實調查,能夠讓你更加直觀地感受日本人強烈秩序感背后的國民性格。同樣,你可能已經看過很多香港市民階層的社會學分析,但是一本情節生動的偵探小說能夠讓這些人的面目更加栩栩如生。


投資既需要錘煉自己的抽象思維體系,也需要加強自己對具體世界的認知能力,這就是我們推薦以下這20本書的原因,它們都能夠幫助我們來理解這個復雜的世界。排名只是為了方便,并不意味著我們的推薦偏好順序。


1、《巴菲特的第一桶金》


原作名:The Deals of Warren Buffett, Volume 1: The First $100M


作者:【英】格倫·阿諾德(Glen Arnold)


譯者:楊天南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關于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和實踐的書永遠是投資書籍中的熱點,但很多投資者也會舉出不少巴菲特不可學、無法學的理由。比如,巴菲特所擁有的保險公司能夠給他帶來源源不斷的低成本資金,而普通投資者完全則不具備這樣穩定而又價格低廉的資金來源,或者巴菲特巨大的資金體量讓他可以獲得普通投資者所完全無法獲得的投資和并購機會等等,這本《巴菲特的第一桶金》關注的是一個距離我們更近的巴菲特:在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前的巴菲特。


巴菲特也曾經是一個資金規模并不算太大的草根投資者。他用了37年,22筆投資,從120美元儲蓄起步,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1億美元。這本書再現了巴菲特在其中的思考、行動和進化,在這個過程中巴菲特也曾經犯錯,但難能可貴的他能夠改正錯誤,并且從錯誤中學習,將失敗逆轉為未來的財富。


本書作者是暢銷書《價值投資:如何成為一個訓練有素的投資者》作者、金融學教授格倫·阿諾德,譯者是國內公認的巴菲特著作最佳譯者楊天南 @楊天南財務健康談。它的結構有點像一本巴菲特投資案例習題集,書中不僅收錄了耳熟能詳的蓋可保險、美國運通、喜詩糖果和《華盛頓郵報》等投資案例,也收錄了起死回生的鄧普斯特公司、令巴菲特陷入困局的洛克伍德公司的故事。


在每一個案例結尾作者都整理出了學習要點,讓讀者能夠更方便學習巴菲特的經驗和教訓,你甚至可以把自己置入幾十年前巴菲特所面對的決策情境之中,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做出當年的巴菲特一樣的選擇,“巴菲特離普通人太遠”再也不能成為一個借口。


2、《模型思維》


原作名:The Model Thinker


作者:【美】斯科特·佩奇(Scott Page)


譯者:賈擁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湛廬文化出品



早在《窮查理寶典》風靡全球的時候,很多人都記住了芒格所說的那句“要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你必須擁有多元思維模型”,但是到底應該如何構建多元思維模型,芒格并沒有細說,大部分人也就沒有深究。這本《模型思維》就是專門論述如何建立多元思維模型的,書中詳細解析了24個思維模型的構建方式,還系統性地展示了如何使用多種模型來分析現實世界中的問題。


本書作者斯科特·佩奇來自美國復雜性科學中心圣塔菲研究所,他曾經開設過一門頗受歡迎的模型思維課,這門課以復雜系統視角研究社會和經濟學常見問題,介紹了十余個可以定量推演的模型,這本書就是基于這門課程所撰寫的教科書,也是作者多年教學經驗的精心提煉。


為什么我們需要模型思維?佩奇指出,模型通過剝離不必要的細節,抽象掉若干現實世界中的因素簡化了世界。通過簡化和精確化,模型重新包裝了現實的舊酒,裝入到“數學”新瓶中,讓我們能夠以符合邏輯的方式思考。


這種簡化也會付出代價,因為所有模型都省略掉了細節,所以所有模型在本質上都是錯的,但我們不應該因為這個事實而泄氣,恰恰相反,它應該成為我們通過考慮多個模型來克服單個模型所導致狹隘性的動力。這是一本辭典般厚重的大書,書中有大量數學公式和推導過程,但如果你能夠認真讀完,一定會收獲滿滿。


3、《為什么:關于因果關系的新科學》


原作名:The Book of Why: 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


作者:【美】朱迪亞·珀爾(Judea Pearl),【美】達納·麥肯齊(Dana Mackenzie)


譯者:江生,于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這又是一本厚厚的大書,而且可能比上一本《模型思維》更加難讀,它直面的是一個更加本質的問題:因果性。從這本書簡單而充滿雄心的名字“ The Book of Why”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本試圖挑戰大問題的書:因果關系到底存不存在,它有多重要。


在這本書中,人工智能領域的權威專家朱迪亞·珀爾闡述了為什么因果關系思維是人類區別于其他物種而進化出智能的原因所在,并以此確立了因果關系研究在科學探索中的核心地位。


作為一位人工智能專家,作者在本書中回答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讓智能機器像人一樣思考?要實現強人工智能,乃至將智能機器轉變為具有道德意識的有機體,我們就必須讓機器學會問“為什么”,也就是要讓機器學會因果推理,并且理解因果關系。


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信大數據和統計學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時代,但是統計學關注的是如何總結數據,而不是如何解釋數據,今天為我們所熟知的大部分機器學習技術,也仍然基于相關關系而非因果關系,作者希望這本書最終能說服你相信數據遠非萬能,你比你的數據更聰明,因為數據不了解因果,而人類了解。


4、《繁榮與衰退:一部美國經濟發展史》


原作名:Capitalism in America: A History


作者:【美】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美】阿德里安·伍爾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


譯者:束宇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這是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和《經濟學人》駐華盛頓記者阿德里安·伍爾德里奇合著的一本美國經濟演變史,它創造性地使用“創造性破壞”作為歷史主線來解讀美國歷史,你能從這本書里看到美國是如何從一片荒蕪的殖民地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創新和財富引擎。


根據格林斯潘和伍爾德里奇的觀點,美國之所以如此特別,其核心就在于能夠容納創造性破壞所帶來的負面后果,并且不斷推動創造性破壞的新潮流。面對創造性破壞所帶來的損失,美國人總是愿意用犧牲來換取收益,因此盡管創造性破壞往往會造成混亂的后果,但從長期來說,它也使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提升到前人無法想象的高度。


如果我們不認清這個事實,就無法解釋美國的崛起,也無法解釋美國如何應對歷次挑戰。最近幾十年間,美國的生產力止步不前,格林斯潘和伍爾德里奇認為,此時正是回顧歷史、汲取經驗的最佳時刻。格林斯潘曾經在接受《巴倫》周刊記者的采訪中部分談到了以上這些觀點,這本書則通過翔實的歷史材料論證了這些觀點。


5、《財富的起源》


原作名:The Origin of Wealth


作者:【英】埃里克·拜因霍克(Eric D. Beinhocker)


譯者:俸緒嫻,劉瑋琦,尤娜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湛廬文化出品



財富到底是什么,財富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才能為個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埃里克·拜因霍克在《財富的起源》這本書里為這些老問題提供了一些全新的答案。


拜因霍克認為經濟學領域正在經歷一場從傳統的古典經濟學研究范式向復雜經濟學轉變的變革,所以他在《財富的起源》中主張,用復雜理論的經濟進化論來取代傳統經濟學理論,解釋財富不僅是經濟學家的工作,同樣也生物學家、物理學家、進化論理論家、計算機科學家、人類學家、心理學家和認知科學家的工作。


《財富的起源》回溯了經濟學的發展脈絡,用動態、主體、互動、涌現和進化5大視角審視當下經濟,闡釋商業設計、物理技術、社會技術促進財富增長的進化力量,提出應用復雜經濟學的4大應用領域:戰略、組織、金融與公共政策?,F代科學,尤其是進化理論和復雜適應系統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開頭那些存在已久的經濟問題。


6、《滅火:美國金融危機及其教訓》


原作名:Fire Fight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Its Lessons作者:【美】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美】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美】亨利·保爾森(Henry M. Paulson, Jr.)譯者:馮毅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在2008年金融危機過去十年之后,當年的“救市三人組”本·伯南克、蒂莫西·蓋特納和亨利·保爾森再度合作,在《滅火:美國金融危機及其教訓》這本書中重新反思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深刻教訓。


他們再次深入探討了如下問題:危機是如何爆發的?為什么它的影響如此嚴重?在阻止危機演變成第二次大蕭條的艱難歷程中,美聯儲發現了哪些“滅火”工具?這些工具如何幫助美國有效應對后危機時代的經濟衰退?伯南克、蓋特納和保爾森在這本書中還為他們的繼任者、其他國家的財政部長以及中央銀行的監管者們,提供了對于應對未來危機富有價值的參考。


7、《堅定不移:穩健的貨幣與好的政府》


原作名:Keeping At It: The Quest for Sound Money and Good Government


作者:【美】保羅·沃爾克(Paul A. Volcker),【美】克里斯蒂娜·哈珀(Christine Harper)


譯者:徐忠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我們在上半年的《巴倫》書單中也曾經推薦過這本書,不過當時我們優先推薦的是另一本前任美聯儲主席傳記《格林斯潘傳》,畢竟格林斯潘是距離現在更近、影響力也更大的一位前任美聯儲主席。


但在保羅·沃爾克在2019年年末辭世之后,我們更有必要回顧一下這位被人們譽為“馴服了通貨膨脹”的美聯儲主席的生平和信念。這不僅僅是出于對死者的尊重,同時也是由于在這個全球央行普遍越來越屈服于經濟增長壓力的大背景下,沃爾克的堅定不移顯得更加彌足珍貴,環顧全球,沃爾克這種將執政目標置于自己政治前途之上的政治家恐怕已瀕臨絕跡。


沃爾克曾經指出,市場痛苦是恢復價格穩定的必要代價,也是重拾人們對政府信心的必要代價。穩定的價格、穩健的金融和良好的政府,正是這幾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詞,構成了沃爾克眼中能夠重塑偉大社會的三個真理。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么多人會在這個負利率怪象出現的世界中懷念這位早已退休的美聯儲前主席。


8、《貿易的沖突:美國貿易政策200年》


原作名:Clashing over Commerce: A History of US Trade Policy


作者:【美】道格拉斯·歐文(Douglas A. Irwin)


譯者:余江,刁琳琳,陸殷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沖突是個讓人感到意外的特例嗎?實際上,在美國建國以來兩百多年間,貿易沖突一直不斷。


本書作者道格拉斯·歐文是美國最權威的貿易史專家,他用長期視角將美國的貿易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從獨立戰爭到內戰,從內戰到大蕭條,以及從大蕭條至今。每個階段中的美國的貿易政策都有著巨大分歧,但在每個階段中分歧各方的立場都極其穩定,其根源在于美國產業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與之相關的政治地理特征都相當穩定,所以美國貿易政策其實有著相當強的連續性。


這本書借助經濟學家思考經濟政策制定過程的政治經濟學框架,結合地理因素,勾勒出美國貿易政策的經濟和政治地理學模型,闡釋了經濟利益紛爭和政治沖突如何塑造了美國250多年來的貿易政策。


9、《氣候賭場:全球變暖的風險、不確定性與經濟學》


原作名:The Climate Casino: Risk, Uncertainty, and Economics for a Warming World


作者:【美】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


譯者:梁小民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承認吧,其實絕大部分人并不真正關注地球氣候問題,可能因為他們認為地球氣候這件事還是距離自己太遠了,或者說太難落實到具體個人身上,這讓全球氣候問題盡管已經充斥了媒體標題,但其重要性仍然實際上被大大低估。作為全球環境經濟學的領軍人物,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的《氣候賭場》是一部最新、最前沿的經濟學著作,這本書集結了作者長期以來研究自然環境與人類經濟活動、人類命運的關系的深度思考。諾德豪斯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氣候賭場”,但仍有時間轉身走出賭場,改變人類暗淡的前景。這本書分析了當今最重要的環境問題,并且結合福利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國家與區域政治政策,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經濟學方法與途徑,這些方法都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可行的,但需要人類更高程度的共識和更高力度的執行。


10、《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


原作名:Love, Money, and Parenting: How Economics Explains the Way We Raise Our Kids


作者:【美】馬賽厄斯·德普克(Matthias Doepke),【美】法布里奇奧·齊利博蒂(Fabrizio Zilibotti)


譯者:吳嫻,魯敏兒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傳統觀點認為,是文化差異導致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父母們使用不同的方式來撫養孩子,然而,兩位經濟學家出身的作者將經濟學作為工具解剖了育兒這件事。


從中世紀到現代社會,從美國、英國、北歐到中國和日本,《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通過翔實的數據和案例研究了經濟激勵和約束如何影響了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的育兒習俗。他們發現,教養方式與時代、社會不平等性、教育回報率、宗教信仰和經濟發展程度都息息相關,而經濟激勵可以解釋全球觀察到的大部分育兒現象:在低不平等和低教育回報率的國家,父母往往更寬容,在高不平等與高教育回報率的國家,父母可能更專斷,并傾向于向孩子灌輸出人頭地的理念。

責任編輯:李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www.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聯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傅旭鵬/相升澳
電話: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產業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沈良宏觀

七禾調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APP蘋果

七禾網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技術支持 本網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務公告

中期協“期媒投教聯盟”成員 、 中期協“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

[關閉]
[關閉]
[關閉]
我要啦免費統計 激情久久亚洲小说_激情久久综合激情久久_激情毛片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