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業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首頁 >> 投資名人堂 >> 期貨 >> 傅海棠

傅海棠論貨幣之二——從股市談M2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 時間:2019-04-16 13:50:30 來源:傅海棠頻道 作者:揚韜

月中旬的一天,幾個朋友約定聚會,到了平時常去的一家高檔餐廳,卻吃了閉門羹,老板抱歉地告知所有包間都被預定了,大堂位置也要預定。再臨時電話去約另外的餐廳,竟然也是客滿。什么原因呢?老板一語道破各種緣由:因為最近股市漲起來了!這才恍然大悟,股市上漲,市值增加,等于派生了更多貨幣,錢多了,自然消費就興盛了??墒?,中國股市只是剛剛上漲了兩個月,那如果持續上漲20年,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從M2開始,談談股市與M2的關系。


在《中國崛起的奧秘:財富論》中,傅海棠先生對經濟學界流行的中國貨幣超發論進行了批判,認為中國的貨幣非但沒有超發,反而在多個時期出現了貨幣發行不足的問題,由此對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很多人就拿出M2與GDP的關系進行質疑。


表面看來,這種質疑似乎冠冕堂皇: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M2確實直線飆升,尤其是1994年之后,每1元GDP對應的M2從只有1元逐漸升高到2元,即M2/GDP實現了倍增。很多人據此認為貨幣效率大幅度下降、貨幣發行規模嚴重超出合理范疇。



有人又拿美國的例子來做對比:在中國的M2/GDP倍增的同時,美國的M2/GDP的比值卻增長緩慢,而且數值很低。比如,2000年前后,美國1元GDP對應的M2只有0.4-0.5元,甚至于到2017年,這個比值也只有0.8。這表明,中國的M2效率只有美國的40%。



對此,《中國崛起的奧秘:財富論》一書中提出的觀點是:M2是每年的存量加部分增量,而GDP是每年的增量。用一個存量指標來與增量指標做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話雖如此,還是有人不贊成,在他們看來,M2/GDP作為一個經濟分析的技術指標,對兩國進行比較,不應該出現巨大的差異。中國的數值不正常,就意味著貨幣超發了。


這些質疑,是缺乏對貨幣的基本認識,尤其是對于衍生貨幣與廣義貨幣的關系缺乏認知。美國的M2占GDP的比重低,是與其衍生貨幣的規模巨大相關的。對此,我們且從股市入手做一個簡要分析。


我們假設全社會的初始存款總量是1億元,這個存款,完全來自于A。A將其自有的資金1億元存入銀行B。這1億元存款,就構成了社會上的M2(廣義貨幣)。


現在,假設企業C要擴大再生產,而其資金不足,于是,向銀行B申請貸款1億元。銀行審核之后,手續辦妥,貸款發放給企業C。在現代化的電子記賬體系下,企業C在銀行B的賬戶增加貸款1億元、同時這1億元又存入銀行B。于是,銀行B的存款總量就達到了2億元——此時,社會上的貨幣總量M2就變成了2億元。


在M2從1億元增加到2億元的過程中,全社會的貨幣總量完全沒有變化,A和B和C的凈資產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只不過是因為記賬關系的變動,就使得M2出現了倍增。


如果這樣的關系持續下去,在考慮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12.5%或者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12.5%的情況下,理論上,1億元的原始存款,最后會變成8億元存款。這樣,社會上的M2將達到8億元——此時,A、B、C三方的凈資產仍無任何變化。


這就是企業貸款模式下的M2擴張模式。


既然如此,我們問問每一個人:當M2從1億元增加到8億元的時候,看起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出現了高達700%的增量,但實際上社會初始存款仍只有1億元,那么,你能說貨幣超發了嗎?


如此簡單的道理,很多人卻不懂,因為他們沒有弄懂M2增加的途徑。如果理解了上述流程,最起碼,你就不會再根據M2的增減和數量多少,來說央行印錢的規模擴大與否。


現在,我們變換一下場景。假設社會初始存款仍是1億元,這1億元仍是A存在B銀行內的,社會M2統計為1億元。企業C要擴大再生產,缺乏資金,企業不是通過銀行貸款,而是改為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企業C決定向A發行股票1億元。股票發行完畢后,A的資金1億元支付給企業C,企業C支付了一張代表價值1億元的股票給A,然后,這1億元就變成了企業C在銀行B的存款。


當股票發行結束后,銀行B的存款沒有發生變化,仍然是1億元。社會M2的總量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仍然是1億元。唯一變化的,是A持有價值1億元的股票,企業C成為銀行里那1億元存款的主人。


對比貸款和發行股票的兩種模式,我們能發現什么呢?


1、在貸款模式下,銀行存款規模會擴張得很快,而股票發行模式下,銀行存款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2、在貸款模式下,社會M2增長很快,而股票發行模式下,M2沒有變化。


3、貸款模式和股票發現模式下,都實現了儲蓄資金向企業的轉移,從而滿足企業的擴大再生產的需求。


結論就是:如果直接融資(發行股票和債券都屬于直接融資模式)的規模大,則M2增長緩慢、M2占GDP的比重也低,這就是美國模式。如果間接融資(貸款屬于間接融資模式)的規模大,則M2增長迅速、M2占GDP的比重也高,這就是中國模式。


由此可見,中美兩國的金融環境不同,企業融資的模式差異很大,簡單地將兩國的M2與GDP的比值進行類比,是沒有道理的。以其比值數字作為比較的標準,就更沒有道理。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倒不妨做一個新的對比:如果我們把中美兩國的M2都加上股票總市值作為貨幣總供給量,再與GDP來比較,結果會怎樣呢?


首先,我們看看美國的情況:



這是1975-2017年長達42年時間里美國的數值趨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1975年,美國的股票市值與M2之和,再除以GDP,這個比值是0.32,此后逐漸走高,1980年代出現較快上漲,并在1995年前后突破1.0,增長幅度超過200%。隨后,這個比值繼續攀升,到2017年,已經達到2.66,相比42年前,增長近700%。


看到這張圖,我們要不要吐槽美國人貨幣超發呢?當然可以。問題在于,1975年以來,美國保持著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的桂冠,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學習美國。學美國,當然要學美國好的東西。美國經濟如此之強大,得益于其金融體系的支持,那么,我們是否應該向學習美國,加大貨幣發行量、供給量呢?如果說M2的增長不能太過離譜,我們是否應該學習美國的發達的、長期牛市的股票市場呢?


我們再看一下中國的情況。同樣用M2加上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再來與GDP進行比較。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股票市場在1920年代就已經非常發達、1930年代之后就已經非常規范了,而中國股市是1991年才創設、1998年才完成《證券法》的立法工作的。股票的市值也是在2012年后才出現較快增長的,但股票市場卻很少出現持續多年的牛市。即便如此,并不影響我們的研究,如下圖:



由圖可見,1975年,中國的這個比值0.35,與美國的0.32竟然很接近。此后,隨著改革開發的深入,比值一路飆升,1993年的時候就突破了1.0,貨幣發行速度似乎跟美國差不多。較快的增值出現在1993-2007年,比值最高一度超過2.5,而當時美國的比值還不到2.0。這得益于2007年的中國股市牛市。隨后,股市走熊,比值回落,到2017年底,這個比值是2.76。


42年,美國從0.32上升到2.66;

42年,中國從0.35上升到2.76。


兩個世界上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如出一轍的貨幣增長速度,是否可以論證我們的結論:貨幣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經濟要好,貨幣要足;貨幣不足,股市來補。


其實,不只是股市。債券發行也是直接融資方式。發行債券,完全不會增加M2,但卻可以滿足企業的擴大生產的需求。過去100年,美國一直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債券市場。到2017年,美國的股市總市值不過30萬億美元,而其債券市場的規模超過40萬億美元,比美國GDP還要高出一倍多!


如果把債券市場的規模加上去,即”M2+股票總市值+債券總規?!?,以此作為貨幣供給量,再來與GDP做對比,則美國的比值將大大高于中國,那么,我們是否應該得出結論:美國的貨幣效率遠遠低于中國?


且慢,如果把美國的共同基金市場、保險和信托市場、期貨和期權市場的規模都加上去,一起算做貨幣總供給,中美兩國還能比較么?


很多人會由此質疑:如果說貨幣供給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中國的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保險信托等規模遠遠小于美國,則貨幣供給似乎遠遠不足,那中國的經濟奇跡是怎樣發生的呢?


這就是我們研究中國衍生貨幣的意義所在。在正規的貨幣供給不足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創造性地發明了各種衍生貨幣工具,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責任編輯:劉文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www.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聯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傅旭鵬/相升澳
電話: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產業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沈良宏觀

七禾調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APP蘋果

七禾網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技術支持 本網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務公告

中期協“期媒投教聯盟”成員 、 中期協“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

[關閉]
[關閉]
[關閉]
我要啦免費統計 激情久久亚洲小说_激情久久综合激情久久_激情毛片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