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業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首頁 >> 投資名人堂 >> 期貨 >> 劉福厚

劉福厚:對我國棉花政策及未來價格走勢的思考與分析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 時間:2016-01-13 08:51:19 來源:七禾網

首先,在現行市場環境下,我們剖析一下我國棉花收儲政策是否合理。國家制定的棉花收儲政策,是為了提高棉農的收益,穩定棉花市場價格,這個政策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只起到了抬高棉花價格的作用,沒有起到穩定的作用,反倒是高買低賣,擾亂了市場秩序。我們把棉花壟斷性地高價收回來,又高價賣給企業,企業買了高價棉花,最后導致產品賣不出去,這個政策就連外國的棉農也保護了,連他們的棉企也保護了。


現在,國儲棉又是賠錢拋售,賠的是國家財政的錢,也是納稅人的錢。這個錢主要是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納的稅,農民基本上沒有稅了,直觀地說,紡織企業納了稅補給棉農,紡織企業再高價買棉農的棉花,這是極不公平的。這樣的結果是棉農得利了,可紡織企業卻虧損。咱們20400元/噸收了中國了98%的棉花,紡織企業要買就得高價向你買,你就是賠上錢17250元/噸賣給企業,仍然是全球最高價,紡織企業生產的產品怎么賣?我們的紡織企業又不能大量使用便宜的進口棉,它怎么生存?中國歷來是重要的紡織品出口大國,結果這幾年被折騰得沒一點競爭力。將我國的紡織企業逼得或關門大吉,或苦苦支撐,或逃離中國,跑去國外辦廠。幸好這個政策已經取消了,咱們也就不多談了。


可是今年又用目標價格的補貼辦法來鼓勵棉農增加棉花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我覺得這是錯誤政策的延續。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商品價格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嚴重的供大于求勢必導致價格的下跌,我國棉花市場,供大于求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我國目前國儲棉花的庫存還有1300萬噸,按官方說法,占到全球棉花每年總需求的60%.需求那么小,庫存又這么大,加上每年新增的600多萬噸棉花,可以說供需矛盾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所以,再用目標價格來刺激生產的政策也肯定是錯誤的。它將導致我國棉花價格以后成為全世界最低,棉農或國家要蒙受巨大損失。


盡管如此,今年的新政已經出臺,作為政府的政策應該有連續性,就應該執行下去,否則會使棉農們無所適從,政府也將承擔信任危機的風險。所以,現在的關鍵工作是尋求一個可行的實施方案。自一號文件出臺到現在,國家還沒有出臺完整的實施細則,可見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我就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確定今年補貼的市場價格


現在目標價19800元/噸已經定了,還有個市場價格未確定,就是目標價和市場價之間的價差還未確定。那么市場價怎么定?第二屆棉花協會理事會會議宣布,把軋花廠2014年10-12月份皮棉的平均銷售價定為市場價。用這種方法確實能真實反映當時的市場價格,可是也存在弊病,因為皮棉的市場價格現在還不能測算,將來軋花廠之間的銷售價格也會有差異,如果全部測算,工作量會太大。再者,如果將來軋花廠的售價特別低,財政支出的壓力就會太大。所以,最好是現在就能確定市場價格,使棉農心中有數,知道自己能得到多少補貼,對其銷售方法及價格形成指導。


我覺得,可以用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來確定市場價格,因為現在交易者就按這個價格做著交易,軋花廠也能按這個價在期貨市場賣出,這正是現在真實的皮棉交易預期價格。我們按照10-12月份軋花廠皮棉的平均銷售價來定市場價的思路,就可以選取期貨市場棉花1411合約的價格來確定市場價?,F在棉花1411合約的期貨價格是16300元/噸,減去軋花廠500元/噸的加工費是15800元/噸,我們就把這個價格確定為棉花的市場價格,即今年用于棉花補貼的市場價為15800元/噸。這就充分利用了期貨市場服務于現貨市場的特點。


市場價確定了,補貼的具體辦法也就好定了。目標價是19800元/噸,市場價是15800元/噸,如果按皮棉補,目標價減去市場價,等于每噸補4000元;按籽棉補,4000元乘以38%的衣分率,等于每噸補1520元,換算成每斤補0.76元;按畝補,0.76元乘以新疆的平均畝產550斤,等于每畝補418元。


給棉農補貼的時候,應該按皮棉補還是按籽棉補,或是按畝數補,還沒有定。我的傾向是按籽棉或者畝數補,可以直接補在農民手里,也好操作。不過如果按籽棉補,也可能有人會瞞報,賣了500斤說成是800斤,多套國家的補貼。我覺得最合適的辦法是按畝數補,量好畝數就直接按每畝418元給棉花種植戶發放補貼款。


這樣一來,市場價有了,補貼數額也定了,財政支出也就有數了,怎么補的問題就解決了。


有了這個細則,軋花廠就能在期貨市場進行套保操作,現在就能按15800元/噸的皮棉價格,換算成6000元/噸的籽棉價格和棉農簽訂購買合同。軋花廠加工成皮棉,按16300元/噸的價格在期貨市場1411合約上賣了,就可以賺到每噸皮棉500元的加工費,這就保證了將來的生產,農民也能按3元/斤的合同價把籽棉賣掉,加上0.76元/斤的補貼,棉農也等于按19800元/噸的皮棉價格銷售了,規避了將來棉花價格的下跌風險。這對企業和棉農都有好處。


二、如何解決收儲遺留的龐大庫存


臨時收儲政策是2008年出現的。當時美國出現次貸危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暴跌,銷量驟減。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出臺了臨時收儲政策。當時的這個收儲政策確實起到保護農民利益的作用,而且那時國家的收儲也有抄底的意味,棉花是12600元/噸收的,后來都賺錢了。這樣既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又增加了財政收入,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政策。再后來收儲政策就變味兒了,用了全球最高價收購,政策現在的出庫困難。


現在,收儲形成的1300萬噸的庫存棉花,已經成為燙手的山芋,真是騎虎難下。當棉農出現賣棉難時,政府可以出手將它高價收購;當國儲棉出現難賣時,就誰也救不了你了。怎樣把這個山芋吃下去,怎樣從這個老虎背上全身而退?這就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探討。


按現在的拋售速度,到新棉下來,國儲棉最多拋售200來萬噸,還剩1100萬噸的庫存,今年新棉產量預計是600萬噸,不算進口部分,總共就有1700萬噸,怎么處理?如果現在不認真解決掉1300萬噸國儲棉,那它就會積壓在庫里,也可能成為"爛尾棉".


要想消化1300萬噸庫存,只能不停地拋儲,要想拋得動,價格就一定得比進口價低。如果拋儲價還是在進口價之上,你還是賣不動,市場還是人家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新棉未上市的6、7、8這三個月,加大拋儲力度,增加企業購買數量。將現在17250元/噸的拋售價格繼續降低,爭取在新棉上市前將國儲棉的庫存控制在800萬噸以下。


為了避免和上市的新棉形成價格相互打壓的局面,給棉農留出賣棉的空擋,可以考慮在九月暫停拋儲,到2015年元月再開始拋儲,并且無限量地一直拋售下去。我預計,就是中國以后不再生產一點棉花,也至少得三年才能將現有庫存棉花消化完,損失才能減少到最低。


三、對今后棉花政策的思考


1、徹底否定現行的棉花保護政策,包括收儲政策、價格補貼政策、托底價收購等政策。這些政策的共同特征就是刺激棉農的種植積極性,它勢必造成種植面積的增加和產量的提高,就算不增也減不了多少,使本來就過剩的產能繼續膨脹。收儲解決了棉農的賣棉難的問題,是把這個難題轉移給了國家,現在國家不收儲了,改成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它還要消化收儲形成的龐大庫存,棉企怎么可能像國儲那樣全盤收購超過國內需求的上市新棉?那么賣棉難的現象就還會出現,到時候,棉花很有可能不是積壓在棉商的手里,就是積壓在棉農的手里,或者積壓在國儲庫里。


即使設定了補貼的市場價,新棉賣到市場價以下幾乎是肯定的,棉農雖然能得到市場價與目標價之間價差的全額補貼,也是要虧損的。財政拿了那么多的錢來保護棉農的利益,結果卻打了折扣,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總之,棉花目標價的補貼辦法繼續執行下去,不僅不能扭轉乾坤,還可能會雪上加霜。所以,必須用壯士斷腕的勇氣,徹底取消并不再出臺任何形式的棉花保護政策。


2、徹底更新觀念。我們對市場經濟要有足夠的信心,要從觀念上消除過去商品短缺時形成的心理定勢和慣性思維,要充分認識全球化的國際分工形成的商品流通互補作用。


當年,外國小麥賣到中國才0.40元/斤左右,而我們的種植成本接近1元/斤。決策者果斷實行退耕還林政策,把大量的土地用來種樹種草,改善環境,通過進口來補充內需,糧食尚且可以利用全球商品流通的互補性來解決,那么在棉花問題上應該更是可行的。


3、堅決淘汰落后產能?,F階段,我國的農業生產手段還十分落后,效率低下??梢哉f,保護農民利益就是保護落后生產力,就是保護了落后產能。像今年,東北農民手中的玉米霉變了,國家還全部收回來。國家給兜了底,那么以后誰還會認真管理糧食,連壞了的都有國家買單,這是保護懶漢,鼓勵錯誤的一種做法!


4、鼓勵農民進城。鼓勵棉花種植的政策和城鎮化的目標也是相背離的。既鼓勵農民進城,又鼓勵種植,這不是相互矛盾?勞動力在全球已成為了稀缺資源,取消鼓勵政策,可以把大批農民從低效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融入全球的勞動力市場。我國人口拐點即將到來,老齡化問題已日趨顯現,將來各行各業都要出現勞動力缺口,就是再轉移出很大一批農村勞動力也未必能填補這個缺口。有效勞動力向來是我國的優勢,現在卻成了劣勢。用工荒就是把農民留在土地上搞種植造成的。僅新疆每年就得用一二十萬采摘棉花的民工,與之形成對照的是珠三角不少企業由于用工成本增高而轉移到東南亞去辦廠,這些都證明勞動力資源的調配不夠合理。把生產力解放出來,讓紡織企業這類型的企業降低用人成本,增加出口的競爭力,中國的工業生產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所以,必須再次大規模解放生產力,把農村勞動力大量釋放出來,中國經濟才有前途。


5、不能盲目照搬外國的棉花補貼政策。有人覺得外國也對棉花進行補貼,我們為什么不能補貼?從我的認識來看,外國的農業補貼政策和我們看似一樣,其實有質的不同。外國的棉花補貼政策不僅是對棉農的一種福利補貼,也是其全球經濟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目的是增強棉花的出口競爭力。雖然補貼是針對棉農的,實際上是補貼了企業。假如棉農想賣8元,我補2元,你就6元賣給企業。企業6元拿到棉花,成本就低了,出口就更有競爭力了。我們的情況和外國不同,我們的成本太高,如果通過財政補貼來實現國際競爭,那我們就要付出巨大的財政支出。以高額補貼扶持一個高成本的產業去和外國補貼相對較低的優勢產業競爭,值不值得?我認為這是很不明智的舉措。


6、保留必要的棉花儲備。出于戰略方面考慮,國家保留用來保障軍隊、救災等需要的適量儲備還是必要的。這個可以統計出來,我覺得數量不會很大,有幾十萬噸就足夠了。假如這部分儲備需要輪庫,也不能向市場拋售來干擾市場,否則可能會造成市場恐慌,使經營者不敢經營,從而打擊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應該將這部分儲備中輪庫騰出來的棉花直接用于扶貧等福利性活動。只有不干擾市場,才能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秩序,完善市場運行體系。


四、對2014-2015年棉花收購價格的預測


對2014-2015年度棉花的價格走勢,我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今年取消棉花收儲政策以后,棉花的整體經營就要轉向市場,現在市場不外乎有這么幾塊:一個是國外市場,一個是國內市場,還有個期貨市場。從現在來看,市場價格有三種,一種是拋儲價17250元/噸,再一個就是進口棉花的價格,大致是15000元/噸左右,還有一個是期貨市場價格,現在1501合約的價格是一萬六元左右。既然棉花直接進入了市場,它就會遵循市場規律,也就是要順應市場價格?,F在這三種價中最低的還是15000元/噸的進口棉的價格,從貿易商、棉販子,還有加工廠來說,肯定是選擇這三個價格中最低的,而且只有用比進口棉價還要低的價格,才敢收購,才能有利可圖。按現在這么大的庫存,假如現有價格不變,今年的開秤價應該在14000元/噸左右,最膽大的收購者也就是在這個價位上收購,而且是試探性地少量收購,因為購買主體很不確定,肯定不敢盲目多收,只能邊收邊賣?;蛘呦蚣徏啅S定向銷售,或者向期貨市場拋售。剛才我說今年新棉皮棉的價格按14000元/噸收購,那么折合籽棉價格就是2.7元/斤,總之,我覺得今年新收籽棉的開秤價應該在3元/斤以下,并且是越收越低。以上我也說過,建議國儲棉抓緊在這三個月之內降價銷售。從現在看,它降價銷售已成為必然了,從拋儲的成交量來看,4月2日成交了六萬多噸,到5月9日成交了兩萬來噸。這個原因就是剛拋儲的時候,它價格相對市場價算低的,人們首先向價格"洼地"去購買,成交量就大一些。通過一個來月的拋售,所有棉花(包括進口棉,國產棉)的市場價逐步向拋儲價靠攏,并且低于拋儲價銷售,那么國儲棉就賣不動了,拋儲價就得繼續下調。當拋儲價與市場價格繼續下行時,就要打壓期貨價格,那么期貨價格就還要繼續下跌,到時候開秤價很可能比前面預測的還要低。


總之,2014-2015年度棉花價格走勢將會變幻莫測,各個企業要適度把握,且行且觀察,絕不能貿然入市。只有拿到訂單才可以少量去收購,除非在期貨上有了套保,才可以大量收購現貨。按我的看法,2014-2015年度棉花市場整體形勢是很悲觀的: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除非政府又出臺什么保護政策,如托底價收購,或又啟動臨時收儲,不然以上的分析是不會錯的。假如政府再出下策,國儲棉爛在庫里也將成為必然,到時候將受到市場最嚴厲的懲罰。


責任編輯:翁建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www.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聯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傅旭鵬/相升澳
電話:13758569397
Email:894920782@qq.com

七禾產業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沈良宏觀

七禾調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APP蘋果

七禾網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技術支持 本網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務公告

中期協“期媒投教聯盟”成員 、 中期協“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

[關閉]
[關閉]
[關閉]
我要啦免費統計 激情久久亚洲小说_激情久久综合激情久久_激情毛片无码专区